面子,我这也是小本生意,难以做大,这么美味的东西,每日在菜市场卖着倒是可惜了,能拿到贵宾楼登大雅之堂也是这腊肠的造化了。”
汪掌柜被她这形容给逗笑了,“苏老板真是幽默,难为苏老板肯割爱,汪某感激不已。”
“汪掌柜气。”苏潇抱拳。
“不知苏老板心里的价位是多少?”汪掌柜趁热打铁追问道。
“三十两。”苏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甜茶,茉莉的清香带丝丝的甜味儿,非常的清新,能喝的出来是新茶。
汪掌柜微微诧异,不是觉得多,而是觉得过于实惠。
这么好的方子,对方狮子大开口要个百两银子这种事,他都有考虑过。
当然一百两他是不会出的,肯定还会讨价还价,但是这个方子五十两银子还是值的,他没想到苏潇会要的这么低。
苏潇也并非不知道这价格要低了,她是考虑到和贵宾楼的渊源,故意要的便宜一些的。
“这个价格,汪掌柜就不会和我讨价还价了吧?”苏潇打趣的问。
汪掌柜笑呵呵道,“若是这个价格还要讨价还价,那我可真是不诚心了,苏老板便把这茶泼在我身上,我都没得说的。”
“哈哈。”苏潇大笑,端起茶杯朝汪掌柜示意。
“久闻贵宾楼盛名,今儿个我也是想结个善缘,这方子买卖说到底还算小事儿,能结交汪掌柜这个朋友,才更让我开心。”
“好说。”汪掌柜也端起茶杯和苏潇碰了碰。
“苏老板日后若是有事儿,但凡汪某人能办的,肯定都是义不容辞的。”
两人都是爽快人,汪掌柜直接回酒楼取了银子,又拟了协议。
苏潇回去后也把肉摊给收了,剩下的腊肠全都带到了贵宾楼去。
收银子签协议,然后写了配料的方子交给汪掌柜,又在现场指导贵宾楼的私厨做了一遍,大致上了解的差不多了,汪掌柜致谢苏潇。
“日后有什么不懂的,再过去讨问苏老板,还请苏老板到时候也不吝赐教。”
“汪掌柜尽管放心,只要有时间,我定会过来指教。”
苏潇离开贵宾楼,驾着马车,怀里面放着沉甸甸的三十两银子,心情甚是好。
本来还想着,得存上一段时间的钱,才能送袁相柳去私塾。
如今有了这银子,做生意的本钱和送袁相柳读书的钱全都有了。
终于不用袁相柳再每日奔波劳累。
赶着马车从县衙前面路过,苏潇注意到新贴出来的告示,留心打量了一下,这么一看,就赶紧拉着马停下。
她跳下马车,过去细细又看了一遍上面的告示。
这是今年县衙张贴出来买卖土地的告示,土地都是县城周边的一些,地段有好有坏,好的贵,差的自然也就便宜。
土地财政是县衙进项的一大部分,每年都会有这种张贴的布告,今年布告写了长长的一串,要卖的土地还挺多。
其中一个地方是吸引苏潇停下的原因。
在县城官道的分叉路口那里,临近好几个村子,距离苏潇住的桐乡村也近。
苏潇还记得,前世大概就在这一两年,邻村出了一个探花郎。
那可是天大的好消息,一连热闹了好几日,探花郎回乡省亲,附近的村民都围着去看,县太爷都去了,又大摆宴席,总之是风光无限。
那时吕清河还和她画大饼,说是有朝一日,若是也中了三甲,也让她如此风光。
天真的苏潇那时候还信了,真幻想过自己做探花夫人。
后来因为那位探花郎,云河村彻底的火了,许多人慕名而去,想沾沾喜气和文气。
不光是科考的书生,也有很多妇人会带着刚出生的孩子,到探花郎所居的旧址去看一看,或是在旁边住一住,也希望孩子长大能同样有出息。
又过不久,官府出钱重新修了官道,商队通行的更是频繁,没多久,官府就出资在分岔路口那里修了个驿站。
生意很是红火。
如今探花郎还没中榜,官道修葺也没有着落,那地方还是荒凉的一处,地价很是便宜。
大概两亩地,才堪堪只卖十一两银子,可以说是相当划算了。
苏潇看着有些动心,估算了一下自己的积蓄。
上次在苏三叔手里面借的钱,除去彩礼和各种开销,还剩下三两。
最近又赚了七八两,她手头上的钱已经近乎够还给苏三叔。
如今又得了这三十两的银子,十两银子就够供袁相柳读一年书,可劲儿够用。
剩下二十两花,十一两买个地,余下的钱还够在那里盖几间房子,和开茶棚的成本。
未来,若是官府想要占用,肯定会赔偿一笔钱。
若是官府不占用,选择在旁边开驿站,对于她来说也是捡便宜,流肯定很大。
今年放榜,探花一中,那里也就成了香饽饽,来往行人众多,开个茶棚食
第23章 有钱了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